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四川高考 > 正文

四川高考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及各批次录取安排时间表

更新时间:2023-06-02 18:25:08 来源: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2016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6月21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关于做好今年高考志愿指导工作的通知》。据了解,我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批次(不含艺术、体育类专业)设置为本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专科提前批、专科第一批和专科第二批共6个批次。报考除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以外的港澳院校的考生,直接登录港澳各院校进行网上填报。

普通类志愿填报时间:本科提前批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24日17:00时,其余本科志愿(包括高校专项计划、自主招生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28日12:00时;专科志愿在7月2日12:00时前填报。各批次的预科志愿同时填报。艺体类本、专科志愿的填报时间,安排在6月26日17:00时前进行。

对口招生的职教师资班志愿与本科第一批志愿同批填报、高职班(专科)志愿与本科第二批志愿同批填报,截止时间均为6月28日12:00时。

藏文、彝文一类模式本科、专科、本科预科、专科预科志愿按所报高校安排批次填报。

省教育考试院强调,各级招考机构和中学要组织力量加强对考生志愿填报的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考生应认真查阅高校招生计划和高校招生章程,按有关规定和要求选择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并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责任。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填报志愿并提交确定。在规定的志愿填报截止时间后,所填志愿一律不得更改。考生应妥善保管自己的上网登录账户密码。因考生本人疏漏或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填报志愿结束前,各级招考机构和中学不得将考生高考成绩提供给高等学校。县(市、区)招办按照省统一编制的软件打印《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表》。各级招考办和中学在指导考生填报志愿时应做到尊重考生选报志愿的自主权。各级招考机构、中学不能在志愿指导中干预考生志愿,更不能越俎代庖。

2016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四川高考地方性加分政策

普通类专业录取时,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含本科提前批执行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本科院校,以下简称本一批院校)加25分,报考其他院校加50分;其汉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10分,报考其他院校加25分。攀枝花市东区、西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10分,报考其他院校加25分;其汉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5分,报考其他院校加10分。

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调整到位

新的政策规定从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各省(区、市)均按照要求,从1月1日起取消“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竞赛获奖者”“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

对之前已取得相关证书的考生,4个省采取不过渡的方案,高考即取消;其他省份采取了过渡的方案,过渡期内加分分值降为5分以内。

从教育部了解到,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将从的95个逐年减少,到2018年仅剩35个,减幅63%,今年已经取消了20项。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使用范围,并限省属高校录取使用。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精神,结合四川中学教学实际,为保障广大考生切身利益,确保高考改革顺利推进、平稳过渡,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批准,四川从起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开始使用全国卷。

使用全国卷的科目是语文、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以及外语科小语种(含听力);使用四川卷的科目是数学(文、理)、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科(含听力,听力考试使用全国统一命制的试题)。各学科考试要求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及国家和四川相应的考试说明为依据。从2017年起,四川普通高考各科全部使用全国卷。

四川高考从起开始使用全国卷,师生关心,社会关注。各地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要迅速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并及时组织教研人员、中学教师等专业力量,认真指导学校做好普通高中教学工作。要切实加强宣传引导,把握正确的工作导向和方法,为高考平安营造良好的环境。

省教育厅指出,四川从开始使用全国卷是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之后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由于四川基础教育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全科同步使用全国卷在教学实施等方面存在困难,分步推进使用全国卷,对于维护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促进教育考试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步推进使用全国卷,考试要求不会超出考生学习的范围,不会额外增加考生的学习负担,能有效减轻广大考生复习迎考的压力。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组织力量做好教学相关衔接工作,确保高考改革顺利推进和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