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高考志愿 > 正文

高考志愿冲一冲容易被退档吗

更新时间:2023-08-01 14:31:37 来源: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高考志愿冲一冲般是不会导致退档的,但是如果你一冲里边是很有可能导致你对等的,所以一定要点击调剂专业这个按钮,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以下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以供参考。

高考志愿冲一冲容易被退档吗

一、高考志愿冲一冲容易被退档吗

很明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否则又如何会出现每年高考都有考生“高分滑档”或“落榜”地情况呢。高考志愿填报可没有那么简单。就算是应用阶梯性高考志愿填报方法,也要把握好一个尺度。如果这个尺度把握不好,可能不仅会浪费考生的高考志愿,还可能会间接造成考生落榜。

至于阶梯性高考志愿填报方法该如何把握尺度,下面我们就拿“冲一冲”这个阶梯性高考志愿填报方法来详细说明一下。(PS:本文高考志愿指的是“平行志愿”)

高考志愿“冲一冲”,指的是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要把第一个志愿填报成一所考生能够得着的,相对理想的大学。因为这样填报高考志愿,假如考生被第一志愿大学录取的话,不仅能够避免考生“高分低就”,还能让考生以较低的分数考上一所较好的大学。就算是考生没有被第一志愿大学提档,还有接下来的其它志愿保底,这就是所谓的阶梯性填报高考志愿的好处。

但是作为考生“冲一冲”的第一志愿大学,其实也是有所讲究的。因为假如高考志愿填报时没有把握好“冲一冲”的度,可能就会造成考生“高分滑档”或“落榜”的可怕结果。

比如说,假如A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作为“冲一冲”的第一志愿大学填报了B大学,而且他也被B大学顺利提档了。但是接下来,他却因为没有达到B大学的专业分数线,且不服从调剂而退档了。那么A考生就只能到下一批次被录取了,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高分滑档”。如果A考生下一个批次仍旧未被录取,而他本人又不满意更低的志愿的话,那么A考生就间接被“落榜”了。而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高考平行志愿遵循“一次性”投档原则,也就是说,假如考生的档案在某一批次投档过一次,那么他的档案就不会在同一批次再被投档了。

可能有考生会说,那么我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勾上“服从调剂”,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吧!

其实,就算是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勾上了“服从调剂”,也是存在考生档案被某大学提档后,又被退档的可能的。而勾选了“服从调剂”,也会出现考生被退档的原因就是,大学在提档某些考生档案的时候,一般都不是按照录取人数等比例提档的,因为等比例提档的话,有可能会出现某些专业录取不满人的情况。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学提档考生档案,都会比录取人数要多一些。所以假如某大学其它专业人数都已录满的话,考生也就不存在被调剂专业的可能了,他自然就会被退档了。

而且就某些大学来说,它的录取分数可能本来就存在专业级差。所以就算考生报考以外的专业人数仍未录满,如果考生没有达到该大学专业级差的话,也是会因为不能被录取而被退档的。

所以说,就算是考生遵循阶梯性高考志愿填报方法填报高考志愿,在“冲一冲”大学的选择上,也需要把握好尺度。而把握“冲一冲”尺度的原则就是:一,合理选择大学。尽量选考生能够得着的大学,因为如果够不着的话,就是浪费高考志愿。二,合理选择是否“服从调剂”。如果考生填报的大学够高的话,尽量勾选“服从调剂”,否则可能会有“滑档”的可能。三,看清大学招生章程。有些大学可能会在招生章程中给予考生承诺,“当考生所填报的专业都不能满足时,服从专业调剂,进档不退档”。如果你所报考的大学有这样承诺的话,就完全不用担心考生档案被提档后再被退档的可能了。

二、没录取怎么办

高考没被录取有很多原因,如果是发挥失常,但是确实有实力,那么可以选择复读一年,明年继续参加高考;如果就是成绩不好,分数低导致没被录取,那么可以选择上技校学习一门技术。

高考没被录取怎么办

高考没被录取怎么办,在落榜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正式自己的心态,不要自暴自弃,家长也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让孩子先适应这个结果。然后就是要分析没被录取的原因是什么,是发挥失常、是填报失误、还是外界原因(今年试卷难度问题、报考学校招生问题等)。分析确定原因之后,就可以根据这些选择相应的出路。

如果是发挥失常、填报失误等原因导致高考没被录取,那么可以选择复读,参加下一年的高考,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为了自己想要上的大学,拼命的努力学习。不过复读就意味着要再次承受高考的压力,这需要学子要有巨大的抗压能力。

如果是自身原因,确实成绩就这么多导致高考没被录取,那么可以选择一门好的技能,或者家里有门路的,可以服从家里的安排。毕竟360行,行行出状元,高考也不是评判人生的唯一标准。如果选择一门好的技能,那么就要上一所好的学校,选择一个相对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

三、11种退档类型及预防对策

1、政策性落榜

投档比例暗藏风险: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全省批次省控线是按1:1.2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05—1:1.2投档比例。

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 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也就是说上线考生存在5%到20%的虚额。当然,在 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下,高校投档比例一般在105%左右, 掉档几率非常小。

2、过分重视专业,不服从调剂

考生专业要求较高或不服从调剂(或不填写),造成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预防对策:

①专业志愿要考虑“ 服从调剂”。因平行志愿的院校可填报多个,考生专业填报机会增多,相对每个专业填报的考生就会增加,专业容易形成“扎堆”情况。如果考生在填报专业中分数不算高,专业又不服从调剂,就会造成进档后被退档。

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 既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调剂”一栏不填写的话,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

② 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录取分也有高低,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要有3-5分的差距。如对专业没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调剂”。

3、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偏低

许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 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外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要达到100分;录取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达到90分;录取到经济类专业数学成绩至少要达到100分等。

一般来说,文史类专业、外语类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

医学类专业、对化学、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外语、处贸专业,对外语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

预防对策:

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

4、吃不透《招生章程》形成死档

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 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有的学校规定了 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有的专业对 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这些问题不注意就会形成“死档”。

预防对策:

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

二是量力而行,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

三是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 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

四是选择 专业面要宽,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5、身体条件不符所报院校或专业标准

进档后遭遇退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考生对所报院校的 《招生简章》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 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引起的,志愿填报一定要看清专业报考的条件。

预防对策 :

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

6、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录取线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录取专业实行“ 分数优先”的原则,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

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位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预防对策 :

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

7、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个 学校报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导致录取分数忽高忽低,走势无常。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

①受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

②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

③宣传力度;

④几十万考生志愿填报情况。

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预防对策 :

① 参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大小年”现象是一种 人为因素造成的现象,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②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当年新开设的专业,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

8、忽视第二批次院校的填报

第二批次院校数量大,有相当一部分 不错的专业,其毕业就业情况好于某些第一批次的院校,特别是一些 新兴的专业应予以关注。

预防对策 :

重视填报好第二批次院校,为考生增加选择的机会。

9、坚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每年由此落榜的考生也不少,他们的理由是本地高校招生数量多,录取的机率就会大些,但实际的情况是 本地院校录取人数多,报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预防对策 :

立足长远,扩大录取机率。省外院校录取人数少相对报考的人数也较少。

10、定位不准,院校“扁平”,造成滑档

预防对策 :

平行志愿所报的几所院校切忌“扁平”, 院校之间要有梯度。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

如果将分数差不多的几所学校分别列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顺序,结果会使这几个志愿变为一个志愿,第一个院校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会被录取,浪费了录取机会,导致所填志愿都成为无效志愿,造成整体滑档或志愿全部被采空的问题。也有的考生甚至将分数更高的学校列为后续志愿,形成志愿倒挂(即无效志愿)。

11、等级考选考科目与专业要求不符

这是针对 新高考地区的考生,每所学校 每个专业都对选考科目提出了要求,有的必选物理才能填报,有的必选历史,也有的不限科目。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了解目标院校及专业的选考要求,如果自己的选科科目不满足条件,遭遇退档便是必然的后果。

预防对策 :

一定看好选考要求再填报。

考生如何才能避免被退档

综上,高校退档主要有这些理由:部分学校调档比例超出1:1,而报考考生总分偏低;单科成绩不符合学校录取要求;身体条件受限;专业不服从调剂等。

为避免退档,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设置志愿梯度,不要盲目“冲一冲”,也许你的档案冲进了某个高校,但由于部分学校调档比例超出1:1,而你刚刚踩上投档线或超该校投档线不多,可能被退档;

2、一定要认真阅读 高校招生章程公布的各高校在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方面的要求,把工作做细;

3、尽量选择“ 服从专业调剂”。

填报服从志愿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服从志愿,包括“ 学校服从”志愿和“ 专业服从”志愿。

其中“学校服从”是指考生未被自己所报院校录取后,愿意由计算机自动调剂投档至该批其他未录满的院校;

“专业服从”是指考生在学校不能满足其所填专业志愿的情况下,愿意调剂到该校在我省招生的其他未录满的专业。

填报服从志愿 可以降低被退档的风险,但也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者专业。

并不是 选了服从志愿就一定会被调剂,只有在未被自己所报院校录取或不能满足其所填专业志愿的情况下才会被调剂。

调剂的学校和专业不一定都是“冷门”或“不好”的;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热门”的专业没有录满,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有可能被调剂到这类“热门”专业。

在这里想提醒考生的是, 面对“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一定要慎重。如果自己的确对学校非常满意,而且也没有特别不喜欢的专业,服从调剂也无妨。

事实上,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院校的专业不一定都了解,某个专业暂时不喜欢,进校学习一段时间,了解了这个专业之后,又慢慢喜欢上了。但若考生确实对某些专业比较心仪,有“非读不可”的想法,则可适当降低院校的层次,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