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吉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吉林上成都中医药大学多少分 2024年分数线及排名

更新时间:2024-03-13 10:08:51 来源: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今天许老师被一位家长问道,吉林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需要多少分,大家知道每所大学在每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都不同,本文许老师就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录取位次、录取人数等数据整理了给大家,希望大家在报考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时可以作为参考,今年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吉林的录取分数线预测线大家可以在高考升学网官网查询。

吉林上成都中医药大学多少分 2024年分数线及排名

一、吉林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需要多少分

1、2022年吉林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1分,最低录取位次是8645名,招生录取人数为4人;

2、2022年吉林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6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4994名,招生录取人数为8人;

3、2021年吉林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3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072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4人;

4、2021年吉林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6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373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8人;

5、2020年吉林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0分,最低录取位次是9979名,招生录取人数为4人;

6、2020年吉林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5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2488名,招生录取人数为8人;

二、吉林上成都中医药大学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1、2022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2 理科 本一A 4 541 8645 省政府
吉林 2022 理科 本二A 8 466 24994 省政府

2、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http://www.GxSCSE.coM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1 理科 本一A 4 523 10723 省政府
吉林 2021 理科 本二A 8 456 23733 省政府

3、202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0 理科 本一A 4 560 9979 省政府
吉林 2020 理科 本二A 8 495 22488 省政府
大连大学对比成都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王牌特色专业有哪些2024年专业排名表
成都中医药大学历年最低录取分数线2023-2021
福建上成都中医药大学多少分 2024年分数线及排名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对比成都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成都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四川上成都中医药大学多少分 2024年分数线及排名
成都中医药大学2024年排名最新全国排行榜多少名
成都中医药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2023参考)
成都中医药大学眼视光学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三、成都中医药大学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5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700余人。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ESI全球前1%学科2个(药物学与毒物学、临床医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学校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工程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1个,岐黄工程青年岐黄学者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10人,首届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0人,四川省特聘专家35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5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十三五”以来,新增各类科研项目281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95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1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中医药人才。建校初期,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杏林”系列校园文化品牌。由学生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医学与辩证法》已出刊39年。学校坚持以服务师生为导向、服务学科发展为首要,不断推进实验平台建设。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75个,包括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学校扎根巴蜀大地,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四川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5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4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是全国“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建设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是四川省中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医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全国首个省级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积极构建附属医疗机构体系,目前拥有直属附属医院7所,合作共建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3所,联盟成员单位达99所。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培养了来自40余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学历教育学生(含本、硕、博)及多种类型的短期进修培训学员,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开展学历教育和互换学生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在葡萄牙开设“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