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考试辅导 > 正文

最新节能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15 01:06:32 来源: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以下是高考知识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最新节能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欢迎测试!

1.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C)。

A、节能有道、节俭有德B、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海蓝天

C、节能领跑,绿色发展D、节能攻坚、全民行动

2.最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将(A)确定为基本国策。

A、节约资源B、节约能源

C、节约用水D、节约用电

3.《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实行(B)。

A、监督机制B、淘汰制度

C、监审制度D、创新制度

4.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特点:一是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二是优质能源比重上升,石油安全不容忽视;三是(A )用能居高不下,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四是生活用能有所改善,用能水平仍然很低。

A、工业B、农业C、第三产业

5.《节约能源法》所指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B ),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A、开采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B、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C、消费到回收的各个环节

D、开采到回收的各个环节

6.《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B)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A、禁止发展B、限制发展C、鼓励发展D、优先发展

7.下列哪种能源不属于清洁能源?(C)

A、沼气B、太阳能C、煤炭D、风力发电

8.国家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和其他主要耗能行业的企业,分淘汰、限制、允许和鼓励类实行(B)电价政策。

A、峰谷B、差别C、优惠D、惩罚性

9.2009年底,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同比下降(B )。”

A、10%-20%B、40%-45%

C、30%-40%D、40%-55%

10.能源按照是否可以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下面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

A、太阳能B、电力C、煤炭D、石油

11.关于我国能源状况,正确的表述是(A)。

A、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能源资源不足

B、能源供应以电为主,对环境污染小

C、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先进,能源利用效率高

D、生物能发展速度迅猛

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一次性能源的有(C)。

A、汽油B、电力C、原煤D、煤气

13.国家提倡的夏季空调温度是不低于(C)。

A、24度B、25度C、26度D、27度

14.消费者判断家用电器的节能水平主要依据是什么?(B)

A、家电品牌B、“中国能效标识”

C、产品规格型号D、大众的口碑

15.低碳发展的实质是(D)利用能源。

A、不合理、低效B、合理、低效

C、不合理、高效D、合理、高效

16.“低碳”是指(B)。

A、减少碳水化合物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减少一氧化碳排放

D、减少碳金属

17.我国第一个与国际合作的低碳产业园区是(B)。

A、合肥锦绣经济开发区

B、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

C、天津大港经济开发区

D、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

18.据估计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A)吨。

A、1.5B、2.7C、5.8D、6.8

19.世界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C)。

A、大气中尘埃物质大量增加

B、沙漠面积不断扩大

C、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

D、热带森林被大量砍伐

20.企业节能量是企业统计报告期内(B)与按比较基准值计算的总量之差。

A、单位产品能耗B、能源实际消耗量

C、单位产值能耗D、产品综合能耗

21.建筑能耗是指建筑(A)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家用电器、电梯、通风等方面的能耗。

A、使用过程中B、使用前

C、建造后D、建造过程中

22.以下哪项不是纯电动汽车的特点?(D)

A、纯电动汽车噪声低,仅为普通发动机的一半,乘坐更舒适;污染物排相当于普通内燃机车的2-8%,可减轻城市汽车尾气污染。

B、能效高。纯电动汽车能量利用率为17.8%,燃油汽车的能量利用率仅为10.3%,即可节省大约40%的石油。

C、运行成本低。按现行平均电价,测算轿车型纯电动汽车运行成本为10元/百公里左右,约为燃油成本的1/4左右。

D、行驶速度快。纯电动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可以比燃机提供更强动力。

23.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A)。

A、节约与开发并举,将节约放在首位

B、开发为主,节约为辅

C、优化开发与重点开发并举,将优化开发放在首位

D、节约与开发并举,将开发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