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培训心得体会 > 正文

党员干部最新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8-12 17:52:27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召开之际,小编整理了中纪委第七次全会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中纪委第七次全会心得体会一

一、去年反腐标本兼治成绩显著

去年12月28日举行的政治局会议对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回顾,从制度方面看,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推进标本兼治。同时,深化政治巡视,推进全覆盖,“回头看”放大和延续了震慑效应。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确定时间表、路线图,试点工作有序展开。而在案件方面,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现象。

根据中纪委网站昨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省部级干部76人,厅局级干部2700余人,县处级干部1.8万人,乡科级干部6.1万人,一般干部7.6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25.6万人。

在“治标”的同时,“治本”的成绩也不容忽视。1月1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始实施。6月28日,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反腐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今年要持续形成高压态势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启动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去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三地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过去的一年里,中央对于“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的表述,已从“正在形成”上升为“已经形成”。有评论指出,两字之差,说明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从量变到质变,是重要成果和转折点。这意味着,思考反腐问题的起点,即将发生变化。

对于2017年的反腐工作,近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持续形成高压态势,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中纪委第七次全会心得体会二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党风廉政建设不再仅仅是“惩治腐败”那么简单,更是对政治生态、政治生活的净化与重塑。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计、根本之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中心任务,不断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明确定位、回归本位,履好职、尽好责,真正成为党章党纪的维护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捍卫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推进者。

把纪律挺在前面,不断扎紧制度笼子,让党规党纪真正成为8800多万党员的行动规范。

从出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提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努力践行的高标准,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划出全体党员遵守的“六大纪律”底线;从出台《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6种问责情形、规定7种问责方式,释放出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到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各类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及相应监督制度;从狠抓执纪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纪律执行力,维护纪律严肃性……党规党纪的笼子越扎越紧,党的纪律生命线越筑越牢。

创新监督执纪方式,积极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运用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统计显示,1至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谈话函询数量大幅上升,达到11.1万件次,比同期增长205.8%。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代的人数不断增长,仅上半年就有2.9万人,是全年人数的5倍多。

用纪律来约束和保护党员干部,体现“严管就是厚爱”,逐步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

一系列党规党纪上的新成果新进展、纪言纪语中的新认识新提法、监督执纪中的新实践新探索,集中迸发、亮点纷呈,全面推进、纵深发展,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局面。

??瞪大眼睛、伸长耳朵,派驻监督的“探头”作用充分发挥。补上监督空白地带,中央纪委共设立47家派驻纪检组,实现了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创新派驻监督方式,实行综合派驻,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利剑高悬、愈显锋芒,巡视监督的震慑效应不断放大。2月,十八届中央第九轮巡视对辽宁、安徽、山东、湖南4个省进行了首次“回头看”。这是十八大后,中央巡视首次“杀回马枪”,对没有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发现”,对尚未深入了解的问题进行“再了解”,体现党内监督的严肃性。,中央3轮巡视共对12个省区市进行“回头看”,威力十足、“枪枪见血”。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控机制。为了解决“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中央纪委专门设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打开手电筒,照亮“灯下黑”,坚决清理门户,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正在酝酿出台,监督执纪的权力将在制度规范下运行得更加有序。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使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相互促进。十八届六中全会闭幕不久,中办就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在三省市开展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扩大监察范围,丰富监察手段,一个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一个集中统一、权威高效,覆盖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国家监察体系,正在逐渐成型。

中纪委第七次全会心得体会三

成效显著 力度不减??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乐大克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3年,福建省原副省长徐钢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3年;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龚清概涉嫌受贿案被提起公诉,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刘志庚涉嫌受贿案被提起公诉……

最后一个工作日,“打虎”再传讯息。法槌敲落、利剑高悬,人们再次感受到反腐败斗争始终不变的高压态势。

随着纪律审查力度不断增强,过去一年纪检监察机关的立案件数、处分人数始终保持高位运行。,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1.3万件,处分41.5万人,在之前三年持续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增长。黄兴国、王珉、王保安等一批曾经身居要职的“大老虎”纷纷落马,再次证明反腐败决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

四年驰而不息、四年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交出了一张张无愧于历史的答卷。

打虎”无终点。十八大以来,200多名中管干部因腐败问题被审查,其中很多人已经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

反腐零容忍。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0多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超过100万人;

猎狐”撒天网。反腐败追逃追赃力量高度整合,“国际天网”越织越密。“天网”行动已从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2400多人,追赃金额超过85亿元;

持之以恒抓“四风”。截至底,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万多起,处理20多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万多人。

数字的背后,彰显的是有腐必反、除恶务尽的态度,也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夯实根基的力度;成效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央始终坚定“拔烂树”“祛毒瘤”、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勇气与担当,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净化政治生态的能力与智慧。

就在不久前,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年度字词揭晓,“规”当选年度国内字。

继的“廉”之后,“规”成为新的年度国内字,高度凝练了这一年来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潮流??完善党规党纪,严明政治规矩,端正党风政风,给权力套上“紧箍咒”、为权利撑起“保护伞”。

成效增强自信,问题仍需自省。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以*同志的*有着清醒的认识。

12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明确指出,目前,在党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基础不够牢固、“两个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四风”问题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动向、部分党员干部担当精神不足、能力不足、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等。

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召开前夕,中央政治局专题研究部署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再次吹响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冲锋号:

认真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减少腐败存量、重点遏制增量,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扎实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及试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改革目标”;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大问责力度,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严把政治关、廉洁关,发现干部有问题及时报告,瞒报的要严肃问责”;

目标在前,使命在肩。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即将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的部署。

在以*同志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纪检监察干部奋发有为,必将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前进,以风清气正的新气象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