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五篇精华篇

更新时间:2023-08-14 21:42:40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范文一: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1月3日,40集电视连续剧《于成龙》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首播。该剧以圈地为开场,故事情节层层展开,场面宏大,扣人心弦。故事背后的故事,也同样引人注目。

对于于成龙的扮演者成泰?来说,于成龙23年经历的人生风雨和辛苦,要用差不多800多场戏3个月体验完,难怪成泰?在转场换衣服时站着就睡着了。他说:于成龙用生命书写人生,而扮演于成龙一定也是用生命去扮演。

于成龙当年到达罗城时,“蒿草弥目,无人行径,黄茅直抵城下”,现在的罗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但拍摄进入后期,因为换水土和临近盛夏,剧组每天都有人中暑、病倒,被蚊虫叮咬,还有十几个演职人员接连出现瘴气、浮肿、上吐下泻。

古罗城实景影城是剧组留给广西的一份最好的纪念。但在搭建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惊人魂魄的事:有一天,置景组正在搭建古罗城县衙对面的小二楼,基本搭好时,有工人师傅提前把支架撤走了,结果导致之前的建筑全部坍塌,六人从二层摔下,三位重伤,好在后来救治及时,没有大碍。

《清史稿?于成龙传》载:康熙十三年,代理武昌知府。吴三桂进犯湖南,朝廷军队正进攻岳州时,有公文命令于成龙修造浮桥渡过军队,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于成龙获罪被免除官职。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于成龙》剧组在横店拍摄一场重场造桥戏,由于天气原因,白天是晴天,晚上突然下起了暴雨,此时现场有演职人员200多人,制片管理团队最终还是决定让大家撤离。深夜洪水暴发,把造好的桥全部冲走,连一根木头都没剩下,大家都为此捏了一把汗,最后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将这场重场戏圆满完成。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在两江任上病逝,去世后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老百姓皆痛哭流涕,康熙帝大恸,亲为撰写碑文,赞为“天下第一廉吏”。

范文二: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明末清初山西永宁州(今吕梁市方山县)人。

1661年,44岁的于成龙上任罗城知县。他呆在破衙门里,不喜欢穿官服戴官帽,烧火做饭,读书喝酒,俨然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罗城县的老百姓有时也到县衙里看看这位新来的县官,于成龙一副和颜悦色的态度,和老百姓比划着聊天、交友。于成龙说的是吕梁山的方言,罗城百姓说的是当地方言,要体会对方的意思,实在困难。于成龙就用手势、眼神、笑容,与百姓们慢慢拉近距离。时间久了,解决了和百姓沟通的问题,罗城县的公务也能逐步展开办理。

于成龙与罗城百姓同甘共苦,由原来的日食两餐减成一餐。在缴纳钱粮时,百姓常常会多带几个铜钱,顺手放到他的桌案上。于成龙发现后,坚决不收。于成龙采用保甲法,把境内的老百姓,按照居住区域,十家为一保,十保为一甲的方式进行划分管理。对外防御盗匪,一有匪情,便有人敲锣打鼓,人们拿起棍棒武器,齐心御匪。对内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慢慢地,罗城的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农业生产得以恢复。春季,于成龙下乡察看百姓生产。在田间劳作的人们见县太爷来了,都跑过来围成一圈,拜伏于地,嘘寒问暖,非常热情。于成龙还在县城建学校,供学生读书,建养济院,收养孤寡老人。广西巡抚金光祖与两广总督卢兴祖向朝廷保举于成龙,随后,于成龙被朝廷批准为“卓异”,任命为四川合州知州。

康熙八年,于成龙调任黄州府同知。刚到黄州,于成龙招募了一批有盗匪背景的人做差役,欲以盗治盗。很多有名的大盗都被他收罗在自己麾下,帮助办理盗案。黄州府的盗案破获率提高,冤假错案得以肃清。在黄州八年,于成龙益励清介,恶衣蔬食。赴任福建时,于成龙买了几担萝卜,装了半船,一路咬着萝卜充饥,行程数千里到福建省上任。他助朝廷平定三藩之乱、平反冤狱、整顿官场、澄清吏治。此后于成龙第三次被举为“卓异”,成为福建布政使,“天下第一清官”的美名广为传颂。于成龙到任不足半年,便被调往直隶当了巡抚,一年后再被升为两江总督。

赴任两江总督途中,于成龙不扰民,不惊动府道州县,乘驴车,住小店,风雨兼程,辗转千里,直抵江宁督府。于成龙到任后,恰逢江南屡遭风雨袭击,灾情不断,他经常为了留米赈饥,而以稀粥青菜为食。“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人为感念他,深情地称他为“于青菜”。

范文三: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近日,大型古装剧《于成龙》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电视剧的第一集就再现了于成龙不畏强权、为民请命、敢于和圈占农民土地的权势进行斗争的故事情节,一下子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迫使我一集一集接着看下去。于成龙踏进仕途,丝毫没有被官场习气所沾染,清正廉洁,在浊流中独善其身,替百姓们说话,在与权贵们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官越做越大,被康熙誉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可惜,皇帝的褒奖并未给大清朝吏治开创出一个风清气正的时代!大小贪官曾出不穷,其中就有天下第一大贪官和?。同样是大清朝,同样是位高权重的重臣,为什么一位是天下第一廉吏,一位是天下第一大贪官呢?难道朝廷对官员的监督不严格吗?我想,是制度使然吧!在一个官员由中央下派任命的大清朝,天高皇帝远,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于成龙式的清官能有几个呢?贪官反贪官,只能越反越贪。

现在,我们党正和各种腐败势力进行着一场严酷的斗争,一个个昔日位高权重的大老虎被查处,大快人心。我在看到查处大老虎消息的时候,反而为他们这些人感到惋惜。试想,这些大老虎们,在刚踏进仕途的时候,有哪一位不想像于成龙一样,做一名廉吏呢?可是,在升迁的路上,却没能抵挡得住钱、色的诱惑,一步步从小苍蝇恶变为大老虎,一个个把自己送上断头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呢?

*提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个笼子就是民主,关法就是人民监督。只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人民监督制度,让人民可以随时公开监督各级官员而无须担心受到打击报复,让大小官员的一言一行都暴露在人民的公开监督之下,他们才无法贪腐!他们才不敢贪腐!各级官员面对人民,才会心惊胆战,才会真正使各级官员不唯上只唯民,不畏上只畏民,才能在职位上战战兢兢,小心做事。这,才是对各级官员真正的爱护!

范文四: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最近,我从电脑上又一次观看了19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于成龙的行动件件让人入眼入心,特别是那首《长歌行》的主题歌更是把这种正气抒发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我边看边泪流不止。几天来,于成龙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间总是挥之不去。

我小时曾听老人们讲过于成龙的故事。走上工作岗位后,闲暇时看过一些有关于成龙的书籍,在收音机里听过单田芳老先生播讲的评书《清官于成龙》,加之目睹了《一代廉吏于成龙》19集电视连续剧,感到畅快舒展,思绪难平,感慨万千!他严于律己,受得住贫穷,不为富贵所动。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佐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众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从低到高,一生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正如歌中所唱:“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他为民从不考虑自己,在开仓放粮时,一个官吏对于成龙说:“私开官仓是要杀头的。”于凛然正气地说:“五马分尸也要开仓!”那种为民请命敢作敢为的气魄,让人振奋。

在新任福建按察使后,于成龙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于成龙不顾自身安危,运用种种计谋,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后,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为了百姓,他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连康熙皇帝都称于成龙“今时天下廉吏第一”、“宽严并济,人所难学”。堪称一部具有“正能量”的历史剧。这也正是《一代廉吏于成龙》作为劝世之作的成功所在。

在今天以民为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观《一代廉吏于成龙》电视连续剧,我们每一位党的干部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警示。观念激荡,需常洗心灵之垢;物欲诱惑,应常敲警世之钟。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今天,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同时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支撑。这就是营造一个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时代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勤廉、和谐的价值观。世界上有一种宝贵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赢得了它,执政党就有了优势和资本;失去了它,执政党就濒临危险的境地。这就是民心。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老百姓何以喜欢于成龙这一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于此。

范文五: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于成龙》既是一部反腐电视剧,也是一部古为今用的好教材。于成龙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精神,印证了“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于成龙电视剧观后感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今天以民为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一位党的干部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警示。律己廉为首,治国法为先。在面对党纪国法时,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尤其要明白,作为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在遵纪守法上高标准、严要求。

世界上有一种宝贵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赢得了它,执政党就有了优势于成龙电视剧观后感

和资本;失去了它,执政党就濒临危险的境地。这就是民心。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老百姓何以喜欢于成龙这一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于此。

总之,不管是谁、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想民之所想,及民之所及,严格执法,严于自律,才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