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动态新闻 > 正文

邯郸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更新时间:2024-01-18 11:49:56 来源: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邯郸历史上名人有赵武灵王、廉颇、李牧、蔺相如、荀子、赵政、曹操、韩荫亭、杨露禅、乐毅、赵胜、赵奢、毛遂、赵姬、罗敷、武禹襄等,以下是具体介绍。

邯郸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一、邯郸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1、赵武灵王:中国第一个创建了骑兵的帝王,也开创了中国军事变革的先河。赵武灵王,在位于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在国内带头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富国强兵,使军队战斗力和国力大大增强。对中原骑兵队伍的组建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赵武灵王开疆拓土,大展雄姿,灭中山,略胡地,扩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今包头市以北地带均属赵境。并深入险地亲探秦国情势,大有代秦统一天下之势。是我国古代改革开放、变法图强的先驱。

2、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廉颇,战国时期赵国人,是一位历经三代君王,转战四方的爱国名将。受封信平君、假相国,廉颇不但是勇敢善战的将军,也是知过勇改的有为之士,司马迁评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将相和等典故流传千古。今邯郸境内有不少大墓名曰“廉颇墓”,表达了后人对这位爱国名将的怀念之情。

3、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战国末年赵国大将。主要活动年代在赵孝成王至赵王迁时期,是最早抗击匈奴侵扰并取得重大胜利的著名军事家之一。他曾采用示弱骄敌、待机诱敌的战略,斩杀匈奴骄兵十万,使其闻李牧名而丧胆。在长达十年多的时间内赵国北部边界不受侵扰 。并一鼓作气击破东胡,侍服林胡,为赵扩地千里。赵王迁三年(前233年), 秦军派兵攻打赤丽、宜安(今河北省蒿城四南),李牧率兵反击, 在肥(河北晋县西)大败秦军,因功封武安君。次年,秦军越太行,攻番吾(今河北平山东),又被李牧率师击败。后因赵王中秦反间计,被杀死。

4、蔺相如:赵国名相,和廉颇两个人威慑秦国。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上卿。相传邯郸市西十多公里处的蔺家河村是他的故里。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以大局为重,善与人和,历代备受称颂。 原为惠文王时缪贤的门客。 秦向赵强索 “和氏璧”,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 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随赵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南)与秦王相会,以智勇斗秦王,免使赵王受辱,因功拜为上卿。 对同朝大臣廉颇容忍谦让,使其愧悟,二人成为团结御敌的知交。邯郸城内有条胡同名“回车巷”,相传就是蔺相如在此回车给廉颇让路的地方。

5、荀子:和孔子、孟子等齐名的大学问家,韩非和李斯的师父。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其学说为我国封建政治文化的主流。荀子本着“扬弃”的原则,继承了孙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并吸取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从而使儒家理论更加适应新兴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以后历代统治阶级不可或缺的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荀子学说,是我国两千年来封建政治、文化的主流,是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为巩固封建社会这一制度,有着重要的贡献。

6、赵政(嬴政):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赵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史称秦始皇,生于邯郸(因其先祖造父封于赵城,而为赵氏),战国时秦国国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皇帝,被史学家誉为“千古一帝”。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郡县制度,统一法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等。但因刑法苛虐,致使“男子力耕不足粮赋,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同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极为严重,故而在秦始皇称帝后不久,秦王朝便灭亡了。

7、曹操:汉末丞相,建都邺城,统一北方,与子曹丕、曹植开创建安文学流派。曹操(公元前155年——公元前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从陈留起兵到洛阳去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在北方消灭群雄割据,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可谓一代枭雄。赤壁战后,曹操回到邺城(今邯郸临漳县),自此以后他大部时间居于邺城,并修建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他于208年亲自参加规划设计,修建后的邺都,东西长七里,南北总宽五里。他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他善诗歌与精散文,创作的《蒿里行》、《观沧海》等诗作流传千古。特别是后期,居邺城常与“建安七子”写诗论文,为一时之盛。

8、韩荫亭: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员,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韩荫亭(1912-1979)曾用名韩樾,永年县田寨人。一九二九年考入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学投身革命,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六月任中共永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一九三二年夏任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员。努力开辟党的工作,领导“贫农团”,组织过工人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中共永年县委军事委员,永年县第一任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三支队营长和营教导员。1939年因伤脱离部队后在家乡组织地方武装,接受党的指示,打入敌营,暗中配合抗日斗争。制造了日军和伪匪之间相互残杀、营救抗日人员、掩护八路军过铁路、照护八路军首长刘志坚养伤、鸣枪报信我军突围等传奇活动,受到了八路军首长高厚良、宋任穷、陈再道的高度评价。一九四五年八月后任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冀南三分区独立团团长,率领部队歼灭日伪军,解放临洺关,攻打围困永年城,配合主力解放邯郸。一九四七年九月随十纵队大军南下,开赴中原、挺进大别山、转战豫南鄂北、进军华南作战。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歼灭了大批敌军,打出了大片解放区,为全国解放立下了战功。解放后,历任广东省农垦厅副厅长,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农垦总局副局长等职,为农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一代英豪,传奇名将韩荫亭于一九七九年在广州逝世。   

9、杨露禅:杨氏太极宗师。杨露禅(1799-1872),曾用名杨福魁,武术名家。永年县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后到北京授拳改名露禅。自幼酷爱习武,曾三次步行800里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陈式太极拳,后经人推荐到北京,任旗营武术教练。因帮皇室瑞王夺回托运的镖银,打败对手而被赏识,誉满京华。所创杨式太极拳,经其子班侯继承发展,奠定了一百零八式的太极拳路。再经其孙杨澄甫修订,遂定为杨式大架子。现杨式太极拳已誉满全国,弟子遍天下,其技艺正走向世界。

10、乐毅:战国名将,被赵王封为望诸君。乐毅,战国时燕将,中山国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乐羊的后代。燕昭王时任亚卿,帮助燕昭王实现政治、军事改革,颇有建树。后出奔赵国,被封为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号望诸君,此后来往于燕赵之间,促使两国和睦相处。卒于赵国。相传邯郸城东的乐家堡为其居地,村北的将军墓是他的墓葬。现邯郸市丛台下有亭,亭因封号名为“望诸榭”。

11、赵胜: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12、赵奢:马服君,曾经多次战败包括秦国在内的敌国军队,战功赫赫。赵奢,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原为田部吏,执法无私,受平原君推荐,管理国家税赋,为国不为私,“民富而府库实”。后为将军,善用兵。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秦国攻打韩国,驻军阏与(今山西和顺),他奉命率兵前去救援,先是坚壁增垒,故意装出并不进击的样子,然后率领大军突然急速前进,直逼阏与,抢先占据北山,以先声夺人之势大破秦军,以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行法不管上下,用人不以唯亲。赵奢墓在邯郸西紫山上,此山又称马服山。

13、毛遂:出使不辱使命,为官造福于民,赵国贤士。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鸡泽人。公元前260年,秦大败赵军于长平,乘胜围困赵国都城邯郸,危在旦夕。 赵王派平原君赴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前往。 谈判中,楚王畏秦,议事不决,毛遂按剑上阶慷慨陈辞,直说利害,说服了楚王合纵抗秦,使赵国得救。平原君以遂为上客。今永年县广府镇东南有“毛遂墓”。

14、赵姬:秦始皇的母亲,著名的美女,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太后。赵姬或子楚夫人,战国时秦庄襄王妻,秦始皇生母。赵国邯郸豪家之女,善歌舞。本为大商贾吕不韦之姬。吕以在赵作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奇货可居,极力游说秦昭王的太子安国君收子楚为嗣,事成后,将她也献与子楚。她自匿有身,怀孕十二月而生子赵政(秦始皇),后子楚立为太子,她与赵政归秦。不久,子楚继位,是为庄襄王。子楚殂,太子政立为王,她为太后。常与吕不韦私通,吕恐事发,乃进嫪毐,诈为宦者,得侍,私生两子。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秦王政行加冕礼,亲主国政,杀嫪毐,及其二子,幽禁她于雍都,誓永不见。后因齐人茅焦之谏,秦王复迎她入咸阳。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死, 谥为帝太后,与庄襄王合葬于芷阳(今陕西临潼县芷阳乡)。

15、罗敷:著名的汉乐府《陌上桑》的女主角,继赵姬之后的又一位赵国美女。

16、武禹襄:永年广府人,武氏太极宗师。

二、邯郸的历史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 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

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

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战国时,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特别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赵国。次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立张耳为赵王,都城仍设邯郸。九年,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富丽堂皇温明殿即建于此时。一直到西汉后期,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是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南阳)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盛名,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500年之久。

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在经济上实施屯田安民,大兴水利,营建魏都,开修道路。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郸属广平郡,东晋后又改属魏郡。代之而勃兴的魏都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曾盛极一时的邺城亦被焚为废墟,城毁人迁,一蹶不振。而邯郸东部的大名却在唐五代时悄然兴起。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作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发展成为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公元758年大名建为魏博镇,后称魏州大名府。五代时,在大名设天雄军节度使。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唐庄宗。

宋王朝建立后,宋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五路,邯郸县属河北路磁州,而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大名至馆陶一带,是宋辽交兵的古战场,这里曾演绎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到金朝时,大名曾为藩国大齐的都城,公元1130年刘豫在此称帝。至元朝,这里仍为大名路总管府治,依然是邯郸东部的繁华重镇。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l368年),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今永年老城)。民国初,废广平府,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县直归省辖。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以邯郸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从此奠定了邯郸作为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银行在邯郸诞生。1945年10月5日邯郸城获得解放。从此这座饱经沧桑、历尽三千年盛衰荣辱的古城终于秋风萧瑟换了人间。邯郸解放后,邯郸县城始建为邯郸市,直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政府设在邯郸市)。1949年3月,撤消邯郸市,降为邯郸镇,同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邯郸镇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邯郸镇仍为邯郸专区专署驻地。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1954年改省辖市。1956年峰峰市并入邯郸市。1983年邯郸县并入邯郸市。1984年改为省辖市。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1992年邯郸市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1959年9月24日,毛主席视察邯郸说,邯郸是赵国都城,是五大古都之一。那时候有邯郸、洛阳……那时候没有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邯郸、洛阳是要复兴的,因为他出铁、煤、棉花、粮食。邯郸五万万吨铁的蕴藏,很有希望搞个大钢铁城。建国六十多年来,邯郸已由解放初期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小镇,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城市人口超百万的新兴的繁华都市,在全面复兴的道路上,正一步步走向辉煌!  

2014年,河北省民政厅先后批复同意将邯郸县的户村镇(冀政函[2014]10号)、康庄乡(冀政函[2014]140号)划归邯郸市复兴区管辖。同年,将邯郸县的黄粱梦镇、三陵乡划入邯郸市丛台区管辖(托管),永年县的姚寨乡划入邯郸县管辖(托管)。

2016年9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邯郸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一、同意撤销肥乡县,设立邯郸市肥乡区,以原肥乡县行政区域为肥乡区行政区域;二、同意撤销永年县,设立永年区,以原永年县行政区域(不含南沿村镇、小西堡乡、姚寨乡)为永年区行政区域;三、同意撤销邯郸县,将原邯郸县河沙镇镇、南堡乡、代召乡划归邯郸市邯山区管辖,将原邯郸县尚璧镇、南吕固乡、兼庄乡、三陵乡划归邯郸市丛台区管辖。四、同意将磁县高臾镇、光禄镇、辛庄营乡、花官营乡、台城乡划归邯郸市邯山区管辖,将磁县林坛镇、南城乡划归邯郸市复兴区管辖,将原永年县南沿村镇、小西堡乡、姚寨乡划归邯郸市丛台区管辖。

通过此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邯郸市城区面积由原来的655.7平方公里扩大至2661.8平方公里,人口由161万增至367万,扩大了邯郸市的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了资源配置,完善了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邯郸历史遗迹和文化

娲皇宫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索堡镇,是一座5A级风景区。

娲皇宫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宫内供奉着传说中的创世神娲皇女儿的雕像,吸引了众多信仰者和游客前来参观。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宫内的精美壁画和雕塑,感受到古代神话的魅力。此外,宫内还有一些历史文物和文化遗迹,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娲皇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位于河北省涉县赤岸村,是一处4A级风景区。

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二九师的司令部所在地。现在,这里修复重建了一二九师司令部的旧址,展示了当时的战斗指挥所、办公室等场所,让人们回顾历史。在这个景区,游客们可以感受到那段英勇抗战岁月的氛围,了解到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自由和尊严而付出的牺牲和努力。

大名县明清古城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明清古城,是一处文物古迹。

这座古城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城墙和建筑风貌,展现了古代建筑的辉煌和气势。游客们可以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欣赏到古老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古城内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和文物,如城门、庙宇等,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鼓楼

位于邯郸市磁县鼓楼北大街38号,是一座古建筑。

鼓楼作为传统的城市标志,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文化的传承。这座鼓楼保存完好,建筑结构精美,游客们可以登上楼顶,俯瞰周围的城市风景。鼓楼内还设有展览,介绍了鼓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古老建筑。

慈禧行宫

位于邯郸市丛台区城内中街53号,是一处文物古迹。

慈禧行宫是明代著名的宫殿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宫殿内有精美的建筑结构和装饰,展示了古代宫廷文化的瑰宝。游客们可以参观宫内的殿堂、花园和展览,感受皇家的华丽与庄严。慈禧行宫也是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和庆典的场所,是了解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绝佳之地。

战国六国会盟台遗址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是一处文物古迹。

这里是古代战国时期六国会盟的地点,见证了那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遗址内保留了会盟台的基址和遗迹,游客们可以在遗址周围漫步,感受古代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此外,遗址附近还有一些历史文物和展览馆,介绍了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会盟的意义,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段重要的历史。

黄粱梦吕仙祠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城北10公里处,是一处名胜古迹。

黄粱梦吕仙祠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吕洞宾而建造的。祠内供奉着吕洞宾的雕像和文物,游客们可以在这里祈福和参拜。祠内的建筑典雅庄重,周围的自然环境优美,让人们感受到宁静和神秘的氛围。这里也是一处观光胜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风景和探索传说。

大名府(东大街)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大名府路与京府大街交叉口东正南方向190米,是一处文物古迹。

大名府是古代大名县的城市核心,保留了历史上的街道布局和建筑风貌。在东大街一带,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民居和商铺,感受到古代城市的繁华和独特的氛围。这里有古老的巷道和石板街,保留了传统的市井风情。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漫步,欣赏古建筑的精美细节,品味古都的历史风采。沿途还有一些特色店铺和小吃摊,让人们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和购买纪念品。大名府东大街是一处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地方,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观光体验。

赵王陵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永焦线,是一处文物古迹。

赵王陵是赵国的王陵墓地,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的珍贵遗址之一。这里保存了古代帝王的墓葬和陪葬品,展示了古代葬礼和陵墓建筑的风貌。游客们可以参观陵墓的遗址和附近的博物馆,了解赵国历史和古代墓葬文化。赵王陵周围环境优美,绿树环绕,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静谧祥和的参观场所。

舍利塔

位于邯郸市武安市塔西路2号,是一座寺庙。

舍利塔是佛教寺庙中供奉舍利子的塔式建筑。这座塔结构精美,富有佛教文化的氛围。塔内供奉着佛陀的舍利子,是信徒们朝拜和参禅的圣地。塔周围还有庭院和花园,让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宁静与平和。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聆听佛经诵读和参与寺庙的仪式活动,体验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