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动态新闻 > 正文

保定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更新时间:2024-01-18 13:38:33 来源: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保定历史上名人有荆轲、刘备、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等,保定,古称上谷、保州、保府,因城池似靴,又名靴城,位于河北省中心地带、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组成部分以下是具体介绍。

保定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一、保定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保府,因城池似靴,又名靴城,位于河北省中心地带、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组成部分。

保定是传说中尧帝的故乡,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保定地区为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诞生了荆轲、刘备、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等一批历史名人;市内文物古迹众多,如古莲花池、大慈阁、直隶总督署、清西陵等。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保定市的八大历史名人。

刘备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涿郡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显德七年,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蔺相如

蔺相如,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杨继盛

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

嘉靖二十六年,杨继盛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有《杨忠愍文集》。

郦道元

郦道元(约466-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的儿子。 

郦道元以父荫入仕,袭封永宁伯。迁都洛阳后,出任尚书郎、太傅掾,升任治书侍御史。受到尚书仆射李冲所弹劾,遭到免职。历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外任冀州长史、青州刺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执法严峻,颇有威名,招致一些宗室怨恨。

孝昌三年(527年),镇守雍州的齐王萧宝夤出现反状,拜关右慰劳大使,负责监管萧宝夤,遭到杀害。武泰初年,获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均已失传。

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王实甫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五本二十一折的《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卢照邻

卢照邻(生卒年不详),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

卢照邻博学能文,起家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迁益州新都县尉。离职后逗留蜀中,放旷诗酒。后因身染风疾,痛苦不堪,自沉颍水而死。

卢照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著有《卢照邻集》《幽忧子》。

二、保定的历史

一、古代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256年)

据考古学研究,早在夏商时期,保定一带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在这一时期,保定地区属于夏商时期的“范国”,随着周朝的兴起,保定地区逐渐被纳入周朝的管辖范围。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770年-公元221年)

春秋时期,保定地区被分割为多个小国,其中最有名的是齐国,齐国建都临淄,但其实际管辖范围涵盖了今天的保定市。战国时期,保定地区属于赵国的管辖范围。

秦汉时期(公元221年-公元220年)

公元前215年,秦朝灭亡后,汉朝建立。在汉朝时期,保定地区先后属于涿郡和安平郡,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一个重要军事和商业重镇。

二、中世纪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唐时期,保定地区归属于相应的道、府、州和县,其中保定县属于瀛州,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和经济中心。保定的军事地位在唐朝尤为重要,因为保定是抵御辽东、契丹等外族入侵的重要防线。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1年)

宋代时期,保定地区被归属于中都路、真定府和冀州,保定成为冀州的核心城市之一。元代时期,保定地区属于中书省治下的保定路,明代时期保定地区属于保定府,清代时期保定地区属于保定直隶州。

三、现代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保定地区被划归为河北省,保定市建制设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保定成为了重要的战略城市。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定市成为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1952年,保定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划归为保定市、徐水县、清苑县、涞水县、阜平县、定县、高阳县、满城县、唐县、安国市、高碑店市等11个行政区划。此后,保定市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改革,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河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保定市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保定市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提升城市形象。

在城市规划方面,保定市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和综合整治,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在环境保护方面,保定市加强了环境监管和治理,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在经济发展方面,保定市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保定市积极招商引资,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区域。

三、保定历史遗迹和文化

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为京畿重地,素有“冀北干城、都南屏翰”之称。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处(定州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定州15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保定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直隶总督署

古莲花池

大慈阁

保定育德中学旧址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保定钟楼

直隶审判厅旧址

淮军公所

清河道署

光园

药王庙

伍仁桥

解村兴国寺塔

义慈惠石柱

慈云阁

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

开善寺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

怡贤亲王墓

庆化寺花塔

西岗塔

金山寺舍利塔

皇甫寺塔

涞水龙严寺塔

阁院寺

兴文塔

中山靖王墓

张柔墓

方顺桥

要庄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

宋祖陵 

北岳庙

涧磁村定窑遗址

修德寺塔

钓鱼台遗址

王处直墓

八会寺刻经

伍侯塔

腰山王氏庄园

卧佛寺摩崖造像

北放水遗址

所药村壁画墓

南庄头遗址

刘伶醉烧锅遗址

东黑山遗址

清西陵

燕下都遗址

龙兴观道德经幢

万里长城—紫荆关

北福地遗址

圣塔院塔

双塔庵双塔

涿州双塔

金门闸

永济桥

永安寺塔

下胡良桥

长城

(乌龙沟段

浮图峪段

白石口段

插箭岭段

狼牙口段

宁静安段

倒马关段)

汉中山王墓

定县开元寺塔

定州贡院

静志寺塔基地宫

净众院塔基地宫

大道观玉皇殿

定州文庙

定州清真寺

晏阳初故居

保定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定天主教堂

保定“稻香村”糕点铺

宋氏祠堂

关汉卿墓

王子坟

颜习斋祠堂

卧龙岗遗址

定兴文庙大成殿

苍山石佛堂

天佑寺观音像

高阳李氏家族墓

大龙门摩崖石刻

北边桥遗址

北庄遗址

涞水城隍庙

富位遗址

娄村三义庙大殿

张家洼遗址

甲村遗址

南屯遗址

黄土岭战役旧址

影三郎墓

大宋台古墓

百尺遗址

齐盖墓

李恕谷墓

夜借遗址

彭越墓

孟良河遗址

清化寺石佛

三霄圣母殿

济渎岩摩崖石刻

行善寺及鬷假楼

王子山院(王子寺)遗址

曲阳赵氏家族墓地

田庄大墓

子城遗址

野场惨案遗址

晋察冀边区烈士陵园

北城子遗址

明伏石窟

兴国寺大殿

东都亭遗址

洪城古城址

孚公禅师塔

广善延禧寺

刘伶墓

张华墓

遂城遗址

防陵汉墓

大赤鲁遗址

瀑河遗址

巩固庄福隆号旧址

燕子村塔

五勇士跳崖处

镇国寺石佛

塔峪村千佛宝塔

易县清真寺

七里庄遗址

裕悼亲王保寿园寝

裕庄亲王广禄园寝

半壁店墓群

高官庄墓群

史邱庄古墓

涿州学宫(文庙)

楼桑庙三义宫

涿州清行宫

东仙坡杜村遗址

涿州药王庙

青岗遗址

涿州古城墙

楼桑铺遗址

古长城

万里长城

定州东关遗址

定州石佛寺遗址

赵村遗址

西甘德遗址

北庄子遗址

南陶邱遗址

大屯墓群

定州东关墓群

定州碑刻群

王灏庄园

清风店战役旧址

北疃烈士陵园

北庄汉墓石刻

总司屯墓群

定州南城门

主城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直隶总督署

位于莲池区,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

作为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群,直隶总督署严格按照清朝规制修建,布瓦顶、小式硬山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组成,东西宽130余米,南北长220余米,其中主体建筑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均集中分布在中轴线上。

它利用中路两侧厢房、东路幕府院与西路的天井院等古建筑群打造了《直隶总督与直隶》《清代幕府专题展》《方观承专题展》《廉政教育专题展》等几大专题陈列。在总督署的东路以严谨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创新科技媒体运用为手段,以强互动体验式观展方式为亮点,重点打造了400平米的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区,包括序厅、数字长廊、沉浸空间三部分。  

这里不仅是清朝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历史载体,更是一部立体的教科书,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内涵,清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直隶总督署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就是对它最好的概括。

古莲花池

位于莲池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它历经私人园林、官府、书院、行宫和公共园林的历史变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的十大园林之一。

全园现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其中水面7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池塘是全园风景布置的中心,一切建筑、山石、花木都随塘岸的曲折而迤逦配置,亭、台、楼、阁等一组组玲珑别致的古典式建筑环池而建。

它有古老园林的风采,高低起伏的地形,蜿蜒曲折的道路,苍翠荫郁的树木掩映着绰约多姿的亭台楼阁,柳暗花明、一步一景,定能给您梦幻般的享受。

它有厚重的历史,年代久远、数量众多的古代碑刻,意境深远、书法高超的楹联牌匾,名师荟萃、人才辈出的莲池书院,定能让您流连忘返!

淮军公所

位于莲池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近现代优秀建筑,由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奏请朝廷修建,全称“保定淮军昭忠祠暨公所”。

它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东部为建筑群,西部为园林区。其中东南部为南方的徽派建筑,分别为中路和西路;东北部为北方的四合院建筑,建有三套院落。

西部园林区以北湖区山林野趣和南湖区雕栏玉砌相互映衬,从北向南,从山野到宫廷,从湖泊到平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超越空间之美。

按照“数字赋能新文旅,活化利用新体验”的建设理念,在园林区将数字科技手段与淮军公所的历史文化相融合,为游客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打造了和美天地数字体验馆,包含“和润公所”数字体验馆和“美蕴保定”沉浸式体验馆。

淮军公所的封闭式戏楼,建筑精美、规模宏大,是晚清保定地区戏曲表演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方文化展台,演绎着历史的沧桑,讲述着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位于莲池区,简称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1902—1923年)开创了近代中国正规化军事教育之先河,期间开办的陆军军官学校(1912—1923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学制最正规、门类最齐全的军事学府。

保定军校(1902—1923年)共培养军事人才11000余名。其中,民国建立后开办的陆军军官学校(1912—1923年)毕业学生6574人,仅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2000余人,被誉为“将军摇篮”。

这里有被称为“中共第一位军人”的金佛庄;有打响卢沟桥抗日第一枪的曾国佐······数不清的风云人物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展现其铮铮铁骨,为捍卫国家独立与民族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保定育德中学旧址

位于莲池区,育德中学始建于1907年,为陈幼云等13名同盟会会员在“直隶讷公祠公立高等小学堂”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旧址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整体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晚期砖木结构的四合院,西房是1936年为纪念育德中学创建人陈幼云先生而建的“幼云堂”,内有陈幼云先生像及功德碑一通。

在近代史上,育德中学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栋梁之才,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3年,在育德中学部分旧址上建立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保定钟楼

位于莲池区,又称“鸣霜楼”,始建于宋,重建于明。

钟楼坐北向南,建在高2米余的砖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底层一大间。楼内东侧设有楼梯,登上二楼可环顾四周。钟楼为重檐歇山布瓦顶,出檐平缓,檐下施宏大的斗拱,周围砌女儿墙,雄伟壮观。

楼内藏钟铸造于1181年,重约8吨。该钟历史悠久,铸造工艺考究,文化内涵丰富。钟上铭文记载了金国重臣名讳,并有佛教及八卦纹饰,在钟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

大慈阁

位于莲池区,原名大悲阁,由元代汝南王张柔于1227-1232年所建,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上谷八景”之一,称“市阁凌霄”。

占地面积344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单体古建筑6座,包括天王殿、钟楼、鼓楼、大慈阁、关帝庙和方丈院。

大慈阁位于保定古城制高点,通高25米,是保定市古建筑中的代表作,又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直隶审判厅旧址

位于莲池区,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改建,初为两个院落,北为审判厅,南为检察厅,两个院落建筑布局基本相同。

审判厅为天井式二层楼房,青砖卧垒,券窗券门,东西南楼均有内外走廊,相互通畅,十分古朴,典雅壮观,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清末民初的司法类建筑。

清河道署

位于莲池区,是河北省保存较完整的一座清代道台衙门,现存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

清河道为分巡道,始设于雍正四年(1726年),管理保定、正定二府及易州、赵州、深州、冀州、定州五直隶州。并兼管直隶境内苑家口(今霸州城东南9公里)以西、北京以南诸河,全称为“分巡道直隶清河道”。

建筑形式为硬山布瓦顶,其门窗及柱间楣子均缀以花卉装饰,整个建筑益显华丽。其中二门上的倒挂楣子,透雕精致的串枝花鸟,布局严谨,繁复细腻,精雕细镂,色彩艳丽逼真。

光园

位于莲池区,明代为大宁都指挥使司右卫署和断事司署,民国六年(1917年),直隶督军曹锟将此处改建为宾馆,实为曹锟官邸,因曹琨仰慕戚继光之名,故命名为光园。

光园原建筑规模较大,占地总面积为2万平方米,是一座中西合璧、保卫措施严密的建筑群。主楼室内外墙壁、立柱、门、窗及檐角采用木雕、石雕、砖雕作为装饰,技艺高超,造型生动。而中国的花鸟图案配以西式水泥雕或石雕,中国式木结构外廊配以西式木花边,中式女儿墙配以西洋瓶装饰等中西合璧建筑特点则极富时代特色,也充分显示了主人的地位与身份。

县(市、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西陵

位于易县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是一处规模宏大的清朝皇家陵寝建筑群,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和皇后、妃嫔、王爷、公主共计80人。

东有燕下都遗址,西望雄伟的紫荆关,北枕高耸挺拔的永宁山,南抵滔滔东流的易水河,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

景区内的建筑基本上是相沿明代帝后妃陵寝的建筑样式修筑而成,它依据清官式作法,在严格遵守森严等级制度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典制,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建筑上还有一些彩画和雕刻,宫殿多施旋子彩画,庙宇牌坊多施和玺彩画,行宫、住宅多施苏式彩画,雕刻以龙凤最多,整个建筑群反映出清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民族风格。 

清西陵具有极高的史艺价值,同时山川秀美,景物天成,自然环境极具亲和力。陵区内松柏葱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寝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隐若现,俨然一幅绚丽的山水画。

燕下都遗址

位于易县,据史学家推断,燕下都遗址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城中人口约30万,是目前发现最大的战国都城遗址。它于2021年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燕下都是战国都城中面积较大的一座。城址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6公里,中部一道隔墙将整个城分为东、西二城。

东城是燕下都的中心,文化遗存丰富,布局清晰,分布有宫殿区、居住区、手工业作坊区、墓葬区等部分;西城保存在地上的城垣颇多,是东城的附属建筑,年代晚于东城。

燕下都遗址内出土大量的青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等,为燕国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是璀璨燕文化的有力见证,凝结了先民们的审美和情感寄托。

北岳庙

位于曲阳县,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500-508年),是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以前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的场所。

它占地面积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布局呈“田”字形,规模宏大、古建成群、碑碣林立、石雕荟萃。

主体建筑—德宁之殿是我国目前尚存元代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五岳祭祀中规格最高的古建筑,具有古建筑、壁画、碑碣雕刻三大艺术价值。

中山靖王墓

位于满城区,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前154—113年)及其妻窦绾之墓。

墓室构造仿汉化宫殿形式,规模宏大,建造考究,陈设华丽,举世罕见,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崖墓。

两墓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漆等器物和纺织品、银鸟篆壶、医用金针等文物10633件,举世闻名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铜博山炉就出土于此。

冉庄地道战遗址

位于清苑区冉庄镇,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

抗日战争时期,冉庄人民在无险可守的冀中大平原地下建起了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形成了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遗址保护面积2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2.26万平方米,当年对敌斗争的大部分工事、地下设施、兵工厂等保存完好。

药王庙

位于安国市,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纪念医药界历史名人的庙宇建筑群,也是安国药业兴旺发达的根源所在。

庙中祭祀汉武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将之一邳彤。自东汉始建以来,经历代扩建修葺,现存建筑汇集了宋、明、清各代建筑特点,形成了一座风格独特的古建筑群体。

药王庙影响和带动了安国药材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千百年来,这里客商云集,以中草药材交易为主,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药材集散地,使安国赢得“药州”“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的赞誉。

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

位于阜平县,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包括阜平镇边区政府成立处、花山村政府旧址、家北村边区政府旧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包括庙台村军区司令部旧址和城南庄军区司令部旧址。

1938年1月10日—15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召开,大会选举了边区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这次大会的旧址即在今阜平县中学院内;1940年秋,晋察冀边区政府迁往阜平县史家寨乡家北村,称家北旧址。

石板甬路、黄墙灰瓦、方格木窗、独扇木门、黄土地面、简朴陈设……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区,3排20余间朴素的太行民居曾是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聂荣臻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起居室、电话室、会议室和作战室。近年来,在旧址前建立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