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20年石家庄市鹿泉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二)

更新时间:2023-08-20 12:09:41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7],城镇化率达到50.5%。路网体系更加完善。会馆路东延、307国道大修竣工,东外环、山前大道石井段通车,拉开了主城框架。青银高速铜冶互通、南绕城高速启动,石太二通道加快建设,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整治提升效果显现。107国道、槐安路整治全面完成,石柏南大街、三环北斗路连接线等绿化工程竣工,干线形象大幅提升。改造城区游园25处,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2%,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1.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10.9平方米,初步达到国家园林城标准。累计投入3.7亿元完成150个村面貌改造提升,农村设施、村容村貌显著改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推进*建设先进县(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高压走廊入地主体竣工,石柏公园达到开园条件,太平河整治提升初见成效。城区新建供热管网12.9公里,入网面积达到399万平方米。燃气普及率达到98.3%,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7%。新市镇建设稳妥推进,铜冶镇编制了镇区旧、弃、闲地块改造规划,完成了人口、房屋“两个固化”,上庄镇区改造全面启动。整修农村道路44.6公里,修复危桥7座。解决了2.4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81%,公交线路达到48条。管理水平持续提高。编制了城乡总规和6个专项规划。实施房地产项目网格化监管,深入开展建筑领域专项整治,累计拆违拆陋4.5万平方米。城区新改建标准化公厕15座,受到广大群众好评,石家庄市公厕建设观摩会在我区召开。取消城区露天生活垃圾点33个,生活垃圾处理范围扩展至白鹿泉和石井乡,启动李村、大河、上庄、铜冶、经济开发区5个垃圾压缩站建设。数字城管实现城区全覆盖,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4.2%,连续5年在石家庄市环境容貌同组考评中夺冠。

坚持铁腕治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保监管更为严格。完善环保网格化体系,集中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查处“小非违”企业[8]94家。强化97个在建工地监管,严控扬尘污染。关停城区分散燃煤锅炉23台,清理储煤场186家,累计削减燃煤56万吨。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违规项目综合整治,关停企业45家,确保了饮用水安全。环保治理扎实推进。投资4.2亿元的50个节能减排项目全部竣工,鹿华热电、曲寨和鼎鑫脱硫脱硝工程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9]标准。建成2个大型沼气联户工程,加快生物质燃料、煤改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广优质低硫煤43.5万吨、环保炉具4214台,淘汰黄标车3161辆,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实施绿岛开发区、西部山前生态新区雨污管网建设,出境断面水质始终稳定达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控制目标,荣获全省“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先进县(市)”。绿化造林效果明显。广泛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实施环省会经济林等8大绿化工程,完成造林4.3万亩,植树273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4%,提高4.8个百分点。秋冬季造林绿化工作受到市政府通报表彰。

坚持惠农富农,农业经济态势良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施了22项农田水利工程,连续3年荣获河北省“海河杯[10]”竞赛一等奖,农灌能力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2个万亩高产示范方创建,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4%,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积极扶持奶业发展,君乐宝生态牧场初具规模,市级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场达到7个。建成石家庄市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站,农产品监测体系更加完善。都市农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采摘为主的城郊型都市农业,北部休闲观光农业区新增7个项目,滹沱河湿地林区等核心起步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谷家峪香椿等10个采摘基地初具规模,打造了白鹿山庄等一批特色农家乐。都市农业园发展到12个,家庭农场达到23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8家,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到68.5%。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以小毕村为示范,土地流转率提高到25%。黄壁庄镇、石井乡19个村率先在石家庄市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土地增值收益得到提升。严格落实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累计发放支农资金1.1亿元,涉农贷款4.4亿元。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2次,转移农村劳动力6705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33元,增长10%。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民生投入达到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53%。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城区、铜冶、李村3所中心幼儿园投用,新改建标准化农村幼儿园30所,缓解了群众反映突出的入园难问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职教中心获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鼓励中小学开展特色文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鹿泉杯”全国楹联大赛和“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提高了鹿泉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妇幼保健院、寺家庄镇卫生院主体竣工,市级优质服务示范卫生院达到10所。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发放补偿1.2亿元,增长19%,率先为农民投保意外伤害险,国家居民健康卡实现全覆盖。试行“先住院、后结算”模式,医护人员责任感明显增强,医患关系进一步改善。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顺利通过国务院医改办督导评估。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计生服务信息化工作全省推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6000元和5000元,分别提高50%和85%。工伤、生育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