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6-11 14:51:52 来源: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导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以下是由高考知识网收集整理的2017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2017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总体部局、实现总体目标的重要路径是走“新四化”道路,即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且“同步”的新表述,无疑是我们党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在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现阶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

从“建设”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从“五位一体”、“两个翻番”到“四化同步”,预示着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刚性”要求,经济增长必须从“出口?投资?消费”的出口拉动型转变到“消费?投资?出口”的内需拉动型。扶贫开发本质上是经济范畴,这也预示着转变扶贫开发方式不仅是 “刚性”的更是迫在眉捷的。过去的扶贫任务是围绕“解决温饱”而进行的,在低保兜底并更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的基础上,现在则要围绕“脱贫致富、同步小康”来进行。所以,必须紧跟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扶贫开发方式的转变。可以说,未来八年扶贫成效的好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扶贫方式转变的优劣。

一是把扶贫开发融入“新四化”。“新四化”将为扶贫开发提供良好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缓解直至消除农村贫困,最终要靠减少农民,即是要走一条穷人变富人、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镇、农业变工业的“四变”之路,因此,要自觉把扶贫开发融入“新四化”特别是其中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中。

二是综合性一体化扶贫。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扶贫开发必须打破过去“单打一”的方式,克服孤立地就扶贫论扶贫、就扶贫抓扶贫的观念和作法,实施综合性一体化的扶贫。重点是要抓好片区扶贫攻坚。国家确定的14大扶贫片区,应按照新1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片区规划,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借鉴推广“政府大投入、资金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云南“曲靖模式”,加快扶贫片区发展和脱贫致富步伐。

三是推行“五位一体”新的治贫方式。近几年,我们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成效虽然突出,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凉山、广元、巴中、南充等地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政府主导、部门主抓、行业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五位一体”新的治贫方式,更有其生命力,应当有组织地在面上特别是扶贫片区加以推广。

2017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目标分为中长期,中期目标是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长期目标就是2050年前建成*国家。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在要求。五位一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新提法大大丰富了原有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五位一体的每“一位”都与扶贫开发紧密相联。

一是从经济建设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本身是经济建设的范畴且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力缓解贫困问题。

二是从政治建设来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建设的根本。扶贫开发的主体是贫困居民,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党在现阶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确保扶贫开发的正确方向,充分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并发挥其主体作用,推进扶贫开发事业的向前发展。

三是从文化建设来看,扶贫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既是物质扶贫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扶贫对象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扶贫对象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一并抓,相互促进。

四是从社会建设来看,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之一,扶贫开发又是最大的民生。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五是从生态文明建设来看,一般来说,扶贫开发地区都处于深山区、高原区,许多地方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也因此扶贫开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处于重要地位,意义更为重大。贫困地区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总目标的必然需要。“两个翻番”预示着未来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特别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比前一个翻番更重,把个人利益和国家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彰显出今后要更加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据有关专家测算,“两个翻番”,对于GDP来说是较为低调的,20xx年我国GDP增长为9.20%,20xx年预期为7.80%,那么从2013年至2020年的8年中,GDP目标年增速大约为6.90%(实际GDP,复利增长),果真如此将彻底告别“保八”时代,调结构将进入动真格时代。对于人均收入来说,也据有关专家测算8年年增长7.20%即可,显得更低调,但具体情况还要看未来人口增长情况,并取决于2020年人口总量。20xx年到20xx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80倍;GDP从10.24万亿元到47.16万亿元,增长4.61倍;财政收入从1.89万亿元到10.37万亿元,增长4.49倍。也就是说,过去10年,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居民收入增幅不到GDP和财政收入增幅的一半。而18大提出的目标是居民收入增幅需要和GDP增幅同步。这个指标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是一个非得要一系列改革配套才能完成的极其艰巨的任务。

同时,对贫困地区、贫困居民来说,今后8年不仅是个“倍增翻番”的问题,而且更有一个“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问题;一方面“缩小”是贫困居民的福音,另方面“缩小”比之前的“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对扶贫开发提出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20xx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同口径国家扶贫重点县1305元,占全国的55.12%;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同口径国家扶贫重点县为3985元,占全国的57.12%,10年间重点县与全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占比从55.12%上升到57.12%,仅缩小2个百分点。因此,缩小差距的难度不言而喻。

如果联系到2050年建成*国家的长期目标来看,扶贫开发的任务更为艰巨、繁重。“现代化国家”的定义是动态的,比如20xx年的现代化国家与1960年不可同日而语,2050年也将不同于20xx年。20xx年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是美国的82%,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美国的80%左右就可以认为进入当年的现代化国家行列。1990?2010年,美国人均GDP从2.37万美元增至4.73万美元,翻了一番,年均约增长3.50%。按此增长率计算,2010?2050年美国的人均GDP将可能会翻两番,到2050年达到20万美元。那么,中国就应当达到16万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因此,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未来合适的经济增长率应区分为两个时期,即2013?2030年应当保持10%左右,而不是7%以下的“悲观”估计;2030?2050年应保持7%左右。如果这样,贫困地区、贫困居民就不仅有个“倍增”与“缩差”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追赶与跨越的问题,可见,扶贫开发的任务就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