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观后感【多篇】

更新时间:2023-08-16 13:53:27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观后感一

我从一个离职多年的老纪检监察工作者的角度,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央视开年历史电视连续剧《于成龙》。可以这样说,跟随着剧情的展开和发展,心潮起伏,为其所撼,颔首沉思,感慨良多。

于成龙是历史上不可多见的一代廉吏,人格可贵,公心可鉴。顺治十八年,大清江山初定,人才极缺。顺治和康亲王正为此事焦虑,八岁的康熙在一旁出主意:“何不在前朝上千举子中选几个能人,为我大清所用呢!”由于皇子此言,于成龙因此步上了为官之途。他秉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负朝廷,不亏黎民,对得起天地良心”的为官之旨,做人办事,于是就有了他一生的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我

认为,该剧虽言历史,却关注现实。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也在启迪今天的广大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这坚定而又悲怆的《长歌行》旋律,将于成龙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心系社稷,抚爱百姓,清正廉洁,勤政不息,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深深思量,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和教益。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当下,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

制度的保障,同时离不开廉政生态的支撑。这就是营造一个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时代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勤廉、和谐的价值观。世界上有一种宝贵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赢得了它,执政党就有了优势和资本;失去了它,执政党就濒临危险的境地,这就是民心!唐太宗在《百字箴言》里告诫他的文武百官:“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人民是根,人民是本,不能忘呀!我们应当以廉自省,常修为民之德;以廉自律,常怀修身之心;以廉自醒,常记履职之责!

饮一杯治贪止欲廉政羹,做一个清正廉洁勤务员!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观后感二

历史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于成龙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人们赞誉该剧虽言历史,却关现实。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也在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回想着《长歌行》中那坚定而又悲怆的旋律,于成龙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总是挥之不去。

于成龙首先是一个能吏。在电视剧中,有一个画面十分感人。一个官吏对着于成龙说:“私开官仓是要杀头的。”于凛然正气地说:“五马分尸也要开仓!”那种为民请命敢作敢为的气魄,让人振奋。他乔装迷路人摸进匪徒聚集的破庙,一举端掉匪窝,真是大快人心。

他严于律己,不为富贵所动。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必躬先俭朴”。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人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卒后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

身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针对各属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惩一儆百。他赴任江南,入境即“微行”访于民间,面对“州县各官病民积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状况,很快颁布了《兴利除弊约》,其中开列了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责令所“自今伊始”,将所开“积弊尽行痛革”。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制订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方法上,他举优劾贪,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帝也称其“宽严并济,人所难学”。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观后感三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漫长的吏治史上,清官廉吏瘳若晨星,所以总是被人们世代传诵,并留下千古美名,于成龙被清康熙帝褒奖为“天下廉吏第一”,是中国封建史上为数不多清官中的一个。书中写到,他作为一个清朝巡抚,一心为民,不畏权贵,戒奢崇俭,不沽名钓誉,并能够深入群众,体恤民情,为民谋利。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身为两江总督的于成龙死时的情形,身边无一亲人,“僚吏清点其遗物:床头,仅靴、带和绨袍一领;堂后,碎银三两,钱二千,粟米五六斗,盐豆豉数钵。”清贫如斯,令人动容。两江总督统领江苏、安徽、江西省的政务军务,位不可谓不高,权不谓不重,难怪乎于成龙死后,士民万人聚哭,家家绘像祭拜。于成龙获得了清康熙皇帝“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的最高褒奖。后人把他与包拯、海瑞、况钟等并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廉吏,彪炳史册,浩气长存。

于成龙在历史上能有如此美名,绝不是靠沽名钓誉而来,而是其坚守其人生准则,历史和人民给予的客观评价。纵观于成龙的一生,是苦节自厉、甘守清贫的一生。作为封建清王朝的高级官员,能够在20多年的官宦生涯中始终保持节操,实属不易。他大器晚成,做官时已经44岁,家庭条件并不好,其为官之地,均是福建、直隶和江南等富庶之地,特别是后期,作为高级地方军政主要首脑,仍然能在贪污贿赂成风的官场固守节操,至死不变,其节操和原则非常人所能及。他的一生,清正廉洁,自甘淡泊;忠于职守,勤政为民;刚正不阿,百折不挠。其事迹之感人,为历代传诵;其精神之广播,为官民楷模。他来也两袖清风,去也两袖清风,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无穷的思考。作为一名县处级党员干部,该向于成龙学些什么呢?

一、应有一颗浓浓的爱民之心

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在《离骚》中,就抒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真挚情感。书中写道:直隶地区久遇干旱,夏粮遭灾,于成龙身着便装,奔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打井取水,回到府衙,又减轻税赋,开仓放粮,无不具有安“黎民”、济“苍生”的情怀。于成龙宁食谷壳,捐其所用食粮予百姓,其爱民之心矢志不移,确实值得称道。封建时代的官员尚能如此,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应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体察民情,为民谋福,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作为一名县处级党员干部,应有一颗浓浓的爱心,爱人民,爱社会,爱单位,爱人口计生事业,爱与自己携手奋斗的第一位员工,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将严父般的教诲、慈母般的关爱和兄长般的呵护,有机地融在一起,坚持原则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热诚地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维护群众利益,信任、尊重和关爱每一位职工,要用一颗炽热的爱心,为国当政,为民造福,让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位,群众利益保障到位。

二、应有戒奢崇俭的自警之心

古往今来,变质变节者都是从追求奢糜开始的,大凡为官者,皆应志存高远,崇尚俭朴,上忧国家,下忧黎民,尽心竭力献满腹韬略于富民强国伟业之中。于成龙就是这样,“日食粗米,青菜”,“行则筒从,布衣”为世人所称颂。戒奢崇俭,才能守住清白,才能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永远坚守完整的人格和人生的底线,也才能像于成龙那样,靠自己的良心去想问题、作决策,靠自己的人格去长正气、树形象。也只有这样,才能永守党性,永不变质,做人做事从我是一名党员,我是人民的公仆的角度出发,面对职务升迁和岗位的变动,面对名利,不考虑个人得失,不考虑地位的高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踏踏实实的做好事,谦虚谨慎做好人。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成长的转折点上,时刻做到自我警示、自我警惕、自我警觉、自我警醒,永远保持自警之心,做到严于律已,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我时时告诫自己:不仅要努力干好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努力从思想上防微杜渐,不留缝隙与空间,防止腐败和享乐思想的危害与侵袭,决不能损公肥私,决不能徇私舞弊,决不能滥用职权谋求私利。

三、应有执法必严之公心

“非威不立,非势不行。”《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中,有一位自恃皇帝亲外孙的喀礼,目空一切,肆杀朝廷命官,被绑后,竟对于成龙狂叫道:“放了我,保你没事。”面对如此狂妄之徒,于成龙凭着一颗为民伸张正义的公心,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严”,可能有时不近人情,可能要得罪人,但往深处想,远处看,这样做真正是对同志负责,对领导班子集体负责,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从严治政就是应该从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做起。“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干部正已了,才能有效带动一条线各级干部正己。作为人口计生系统也是如此。目前,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阶段,人口计生部门作为党的基本国策的执行者和推行者,其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理念和服务方略的更新。作为一个市级人口计生部门的负责人,必须确立依法行政思路和方略,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科学、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管理服务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基本国策,在照顾生育审批、社会抚养老费征收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始终坚持原则,出于公心,维护党和国家政策的权威和部门的良好形象。

四、党员干部应有刚正不阿的真心

在书中,直隶布政使借皇帝威名截留政策,巧立名目,加收税赋,受到于成龙的坚决抵制。他始终实事求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浮云遮蔽眼,不为名利折身腰。淡泊明志,洁身自重,谨言慎行,居官不自傲,掌权不凌人,可谓守正不阿。作为一名县处级党员干部,要做系统内党员的一面旗帜,职工的榜样。心中想着,作为一个党的干部,其一言一行,代表着单位的水平,部门的形象,特别是在群众中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作为一名单位主要负责人,更应该学习于成龙,严以律已做人,公正严明处事,处处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同时,还要大力倡导良好的行风,对于歪风邪气,要予以坚决抵制,做到刚正不阿,不唯权势,不唯关系,只唯原则和群众利益。特别是在选拔任用干部方面,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事,唯才是举,量才录用。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这是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主题曲,时时在我的胸中激荡,于成龙那栩栩如生的形象仍时时感染着我,共产党人正从事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我们更应牢记宗旨,坚守原则,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乐于付出,才能一门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开手脚,在党的新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