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五险一金 > 正文

咸阳失业保险全力打造服务新品牌

更新时间:2023-08-22 09:33:45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咸阳市彬县一家以火力发电为主的企业,受生产规模影响,经营出现困难。根据县委、县政府调整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改善城区投资环境的需要,转产为供热企业。咸阳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获悉后,及时指导县区,成立工作组,帮助企业制定安置方案,给企业支付失业调控资金,指导企业针对职工技术特点,对350人进行了转岗培训,全部重新在新生产线上岗。50人安置到供热施工岗位,20人安置到供热服务岗位,使企业原有的420名职工全部实现重新就业,没有让一名职工因此而失业。

咸阳市对因产业结构调整,职工面临失业的企业,提前介入,指导制定职工安置方案,鼓励将富余人员安置到转产后延长的产业链上。这已成为咸阳市失业保险在科学调控过程中的一个成熟经验。

近几年,咸阳市失业保险工作在积极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基金收缴率,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的功能作用,在规范中求创新,在探索中谋发展,依托动态监测数据,适时、科学进行失业调控,积极开展失业职工培训,在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岗、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工作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为维护全市就业局势的稳定作出了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和谐。并结合质量服务年,在全市塑造了该市失业保险的优质服务品牌。

咸阳市工业企业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医药、纺织为主导产业,企业普遍是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大,失业调控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近几年,该市20多户企业破产改制,1万名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装备制造、电子行业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纺织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就业岗位不稳定因素增多。

面对严峻形势,咸阳市失业保险经办中心明确了四条工作思路:一是失业保险的发展必须主动服务就业大局,做到促就业与防失业并重;二是必须将失业保险“关口”前置,防线前移,由被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向主动保就业岗位转变;三是必须注重发挥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主体作用,健全完善政府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和企业共同稳定就业岗位的工作机制;四是必须坚持权利义务相对应,在强化企业参保缴费义务的同时,给企业必要的支持。以增强失业保险制度的活力,推动失业保险工作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为失业调控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咸阳市政府制订了《咸阳市失业调控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扩大就业的十条意见》,明确规定了失业调控的原则、措施和补贴标准。并要求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岗位流失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对因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就业岗位稳定的行业和企业,通过失业调控预防、调节、稳定就业岗位,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为了进一步为失业调控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依据,他们建立了失业动态监测制度。为提高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他们在国家规定的对市本级企业进行监测的基础上,把监测范围扩大到13个县(市)区,增加了检测行业、监测企业和监测人数。在认真采集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加强数据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及时反映企业破产关闭、经济性裁员、产业结构调整、岗位变化、富余人员等信息,为适时开展失业调控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失业调控实施过程中,他们在总结以往做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切合咸阳实际的失业调控体系,建立了“长效调控”和“应急调控”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做好“长效调控”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应急调控”。同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认真研究影响企业就业人数变化的原因,确定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基本思路。像前面对彬县某电力企业的及时调控,便是一种应急调控。

相反,对因技术改造升级,职工面临失业的企业,根据职工技术高低程度,分类安置,分步实施。如咸阳某钢管钢绳有限责任公司,是该市一家生产石油专用钢丝、钢绳的定点企业,近几年,该企业抓住发展机遇,投资7.5亿元进行厂区整体搬迁和技术升级改造。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面临老职工对现代化新设备、新工艺不适应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咸阳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及时给企业拨付失业调控资金,指导企业分类安置、分步实施。对技术骨干进行先期转岗培训920多人,实现重新上岗;对技术能力较低的300多名职工,通过培训安置到生产辅助岗位。

同时,对特殊行业职工面临失业的企业,根据行业及企业生产特点,指导企业,合理分流,进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重新整合。针对该市铁路建设施工企业较多,近几年承担的在建项目出现暂停施工,大量职工息工待岗,面临失业的问题。他们积极指导企业,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富余人员进行合理分流,在企业内部进行人力资源布局重新调整。同时加大失业调控工作力度,拨付失业调控资金。特别是做好调整后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做好职工社会保险关系的转接,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咸阳是西北地区重要纺织工业基地之一,规模以上纺织企业37户,从业人数达12万余人。近来年,由于市场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纺织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纺织职工收入普遍偏低,职工队伍不稳定。为解决纺织企业面临的困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赵正永书记专程来咸阳调研,作出“咸阳市一定要解放思想,统筹规划,围绕整个产业链,新思想,大力度,高水平地推进纺织产业的改造升级”的重要指示。

咸阳市委市政府抓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纺织行业这一机遇,作出了建设咸阳纺织工业园区的决策部署。根据纺织企业退城入园面临的问题,2013年初,咸阳市政府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尽快解决咸阳新兴纺织园区建设纺织企业职工安置有关问题的请示》。经省政府批准,2013年至,咸阳市连续3年使用900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纺织企业转型升级,为职工发放社保补贴,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企业顺利入园,保证了纺织行业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2012年至,咸阳市共支付失业调控补贴1099.38万元,帮助99户企业通过转岗培训,使18229名富余人员重新上岗,为稳定全市就业局势作出了积极贡献。职工保住了工作岗位,企业保住了发展命脉,失业保险的科学调控,出现了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兰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