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20年石家庄市裕华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三)

更新时间:2023-08-17 14:31:57 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位综合优势日趋明显,为招大商、选优商、实现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省会行政区划调整提升了我区二环外的发展潜力,有利于我们聚集更多的优质产业;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传媒集团聚集,为发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科技人才支撑和广阔的平台。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定信心,克难前行,努力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区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推进依法行政,改善“两个环境”,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深化作风建设,努力把裕华区打造成省会金融产业聚集区、新兴产业聚集区、文化产业聚集区、高科技产业聚集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为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全部财政收入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

围绕实现今年目标,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政府“有形之手”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科学做好发展规划。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省会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利机遇,聘请国内一流的研究机构和城市经济专家,对我区的产业发展布局进行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精准定位,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为实现全区经济跨越发展提供遵循。

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在继续做大做强万达商圈等“三圈三区”的基础上,以重点商务楼宇为载体,以实现产业聚集为目标,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扶持,优化管理服务,加速推动相关联的产业在楼宇内聚集发展,培育功能园区、虚拟园区、创业园区,实现向空中求发展、向空间要效益。年内,在裕华路迎宾大道和槐安路沿线,以方北大厦、鑫科国际商务广场等高端商务楼宇为载体,发挥北京银行等相继入住的知名金融机构带动吸引作用,打造现代金融产业聚集区和现代商务办公聚集区。

培育壮大中小微企业和重点企业。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服务提升年”活动,认真落实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激发各类创业实体活力,促进民营经济总量做大、质量做优、效益提高,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培育,集中财力设立高端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对植根于我区的优质企业以及科技型、成长型企业进行扶持。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逐步进行资本扩张,创新业态形式和经营模式,将其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在行业内领军的龙头企业。同时,对条件成熟的优质企业,重点进行上市扶持,力争我区的上市公司数量实现新突破。

(二)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坚持把创新驱动置于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整合创新资源,加快成果转化,努力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省会主城区的综合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方面加强对接合作,力争在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以北京银行等央企、京企为桥梁和纽带,借助其优质客户资源,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到我区投资兴业。加快推进中国电子华北总部和北大科技园项目建设,依托其品牌优势和辐射带动力,围绕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软件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上下游优质企业入驻,打造科技型产业聚集区。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我区驻区高校多、科研院所聚集的得天独厚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对接、科技协作联谊、科技成果发布等活动,在科技成果转化、软件园建设、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积极搭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加强与省、市传媒集团的联系沟通,充分借力借智,以动漫大厦、霞光大戏院等项目为依托,探索“文化+科技+创意”融合发展新路,促进文化产业的聚集发展。

狠抓改革创新。围绕创新驱动,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继续做好省市取消、下放审批事项衔接,精简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完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流程优化、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卫生与计生部门整合,理顺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期完成机关公车制度改革。

(三)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财政增收,构筑经济发展的强劲支撑。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第一抓手,在全区掀起新一轮上大项目、大上项目的高潮。

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大力推行重点项目代办制,建立无障碍绿色通道,为项目建设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建立完善项目跟踪推进和部门会商制度,每月对项目建设进行集中调度,逐项听取进度,分析症结,研究措施,形成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谋划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