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山西高考招生计划 > 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参考)

更新时间:2023-10-23 16:12:53 来源:高考知识网 www.xjdkctz.com
今天曹老师帮一个考生整理了一些数据,是关于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的招生计划的 问题,其中包括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的历年招生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招生专业代码、招生专业科目要求等信息,考生不管选择哪所大学报考是,都要提前了解这所大学的招生计划等方面的信息,这样不至于报考时手忙脚乱。今年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的最新招生计划考生可以在高考升学网查询。

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参考)

一、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1、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2、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的生态学专业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3、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的统计学专业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4、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5、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的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6、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的历史学((师范类))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7、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的世界史专业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8、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的行政管理专业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二、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高考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2023参考

1、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http://www.XJdkCTZ.coM
专业 招生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招生代码 选科要求 科目
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类)) 2 山西 2021 / 本二A 30 - 理科
生态学 2 山西 2021 / 本二A 31 - 理科
统计学 2 山西 2021 / 本二A 32 - 理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包含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2 山西 2021 / 本二A 33 - 理科
旅游管理 2 山西 2021 / 本二A 34 - 理科
历史学 ((师范类)) 2 山西 2021 / 本二A 01 - 文科
世界史 2 山西 2021 / 本二A 02 - 文科
行政管理 2 山西 2021 / 本二A 03 - 文科

2、2020年安徽师范大学在山西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专业 招生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招生代码 选科要求 科目
思想政治教育 ((师范类)) 2 山西 2020 / 本二A 01 - 文科
历史学类 ((包含专业历史学(师范)、世界史)) 2 山西 2020 / 本二A 02 - 文科
行政管理 2 山西 2020 / 本二A 03 - 文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类)) 2 山西 2020 / 本二A 30 - 理科
统计学 2 山西 2020 / 本二A 31 - 理科
安徽师范大学的评价怎么样,口碑好不好
海南上安徽师范大学多少分 2023年分数线及排名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安徽师范大学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2023参考)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2023参考)
安徽师范大学在广东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2023参考)
宁夏医科大学对比安徽师范大学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安徽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2023参考)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三、安徽师范大学的师资力量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在九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王星拱、杨亮功、程演生、陶因、张慰慈、丁绪贤、项南、许杰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